登入 | 找書

簡明西夏史TXT下載 李蔚 線上免費下載

時間:2016-05-06 11:58 /機甲小說 / 編輯:石青
主角是夏國,元昊,繼遷的書名叫《簡明西夏史》,它的作者是李蔚傾心創作的一本機甲、老師、歷史軍事小說,內容主要講述:③《容齋三筆》卷11,《記張元事》。 ④《西夏書事》卷17。 ⑤參閱拙作:《張元、吳昊事蹟考評》,1982年《西北史地》第2期。 ①王稱:《東都事略》卷129,...

簡明西夏史

小說朝代: 現代

小說篇幅:中長篇

作品歸屬:男頻

《簡明西夏史》線上閱讀

《簡明西夏史》第19部分

③《容齋三筆》卷11,《記張元事》。

④《西夏書事》卷17。

⑤參閱拙作:《張元、吳昊事蹟考評》,1982年《西北史地》第2期。

①王稱:《東都事略》卷129,《西夏一》。

①《宋史》卷485,《夏國傳上》。

這種做法,不但無補於解決張的宋夏關係,反而化了民族矛盾, 成為元昊發戰爭的借和導火線。

第三,備了發戰爭的物質條件。一方面,西夏自德明以來,社 會經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,其是農業獲得了足的發展,出現了“禾 黍雲”②的豐盛景象;另方面,西夏透過同宋貿易,積累了大量財富。

正如韓琦、范仲淹所指出: “從德明納款,來使蕃漢之人,入京師賈販,憧憧路,百 貨所歸,獲中國(指宋朝)之利,充於窟,賊因其事,乃興兵 為”③。

說明德明以來透過貿易所積聚的財物,為元昊發戰爭做好了物質上的 準備。

第四,張元、吳昊的圖謀和策,對於這次戰爭的爆發起了火上添 油的作用。張元、吳昊是怎麼鼓元昊發對宋戰爭的呢?史稱: “(張元、吳昊)以劉元海、苻堅、元魏故事,夜遊說元昊, 使其侵取漢地,而以漢人守之”④。

在張、吳的策下,元昊不斷興兵侵犯宋朝邊境。“朝廷困西兵十二年, 皆二人之”⑤。

從宋朝方面去看,宋自真宗之,積貧積弱之已經形成,到了仁 宗、英宗之際,更是“因循姑息”①、“群盜蜂起”②、內外困,國防 空虛。這種情況正如歐陽修所指出: “上下安於無事,武備廢而不修,廟堂無謀臣,邊鄙無勇將, 將愚不識戈,兵驕不知戰陣,器械腐朽,城郭隳頹”從表象上去 看,宋朝是個龐然大物,實際上外強中,不堪一擊。

二、宋夏陝西之戰 所謂宋夏陝西之戰,指北宋仁宗年間,發生在陝西境內的著名三川 之戰,好川之戰和定川砦之戰。下面對這三次規模較大的戰役分別 加以闡述。

三川之戰 公元1040年(夏天授禮法延祚三年,宋仁宗康定元年)正月,元昊 集中了10萬人馬的優,發了著名的三川之戰。所謂三川, 在今陝西省安塞縣東,即延川、宜川、洛川三條河流的匯處。這次戰 爭的戰地點雖然在三川,但元昊的主目標卻在延州。延州(今陝 西延安)是宋朝西北的邊防重鎮。元昊為什麼要選擇陝西延州作為主 目標?這得從宋夏兩國的國界說起。在西夏南部邊界與宋毗連相接之 處,有一條橫山山脈。該山脈自東北向西南方向延。在東到麟州(今 ②《編》卷130,慶曆元年正月戊寅。

③《編》卷139,慶曆三年二月。

④《編》卷149,慶曆四年五月壬戌 ⑤張端義:《貴耳集》卷中。

①《宋史》卷302,《魚周詢傳》。

②《宋史》卷320,《餘靖傳》。

③《編》卷204,治平二年正月癸酉。

陝西省神木縣北)、府州(今陝西府谷縣境),西至原州(今甘肅鎮原 縣)、渭州(今甘肅平涼)2000餘里的邊境線上,形成了一條宋夏天然 分界線,稱為“山界”。自元昊建國之,宋夏兩國均沿著橫山一線積 極佈防。元昊為了突破宋軍防線,經過多次試探看功和派人偵察, 終於清了宋朝整個西北邊防的情況。宋陝西環州(今甘肅環縣)、慶 州(今甘肅慶陽)一帶(設環慶路),邊砦排列甚密,且有宋宿將劉 平、趙振等把守,加上“蕃部素不知其山川路”①,很難開啟缺;涇 州(今甘肅涇川)、源州(今甘肅鎮原)一帶(設涇原路),壘堅 固,屯兵頗多,其是戍守於這一帶的蕃部弓箭手,“甲騎精強”②,元 昊以此為突破,也不能穩勝券。至於熙州(今甘肅臨洮)、河州(今 甘肅臨夏西南)一帶,有蕃首領瞎氈率兵駐守,並與宋結成聯盟,牽 制西夏。唯有陝西鄜州(今陝西富縣)、延州一帶(置鄜延路,延州 即為該路的治所)。“其地闊遠,而賊所入路頗多。又寨柵疏遠,士兵 至少,無宿將精卒,熟諳山川形”③。加上延州知州範雍怯懦無謀,延 州外圍金明寨守將都巡檢李士彬貪愚頑,部下怨聲載。相比之下, 是元昊比較理想的和穩勝券的突破

這次戰役,西夏由元昊自擔任總指揮,宋方由延州知州範雍負責 全面防守。

這次戰爭大上經歷了以下三個小階段: 第一小階段為計取金明寨。元昊要想佔延州,必須首先拿下延州 北面的重要軍事據點——金明寨。鎮守金明寨的將領為項族首領金明 都巡檢使李士彬。士彬是一位勇過人的宿將。他率領的18寨羌兵,近 萬人。被延州人稱為“鐵相公”。是一支只可智取,不可拼的 敵。元昊為了拔除這顆釘子,大上採取瞭如下對策:首先行反間計, 試圖借宋人之手,取李士彬首級。他派人捎書信、錦袍、金帶投置金 明縣境上。書信大意是說同李士彬相約叛宋。不料該反間計被鄜延副都 部署夏隨識破。當有人懷疑李士彬對宋不忠時,夏隨即辯解:“此夏 人行間耳,士彬與羌世仇。若有私約,通贈遺,豈使眾知耶”?① 其次,行降之計。反間計失敗,元昊暗中派人到金明寨,許以 高官厚祿,勸其投降。不料士彬斬使拒降,此計又成泡影。

第三,行詐降之計。元昊先遣項部眾詐降李士彬。士彬將此事稟 知延州知州範雍,並建議將這些請降者遷徙到南方,範雍命厚賞金帛隸 屬於士彬麾下,於是繼降者絡繹不絕。這等於在士彬營壘裡安上了定時 炸彈。於是元昊又派衙校賀真到延州詐降,很取得範雍信任。賀真到 金明與詐降士彬的項部眾取得聯絡,隨時準備內應。

第四,行驕兵之計。元昊命夏軍將士與李士彬的軍隊相遇時,故意 不戰而退。並揚言:“我等聞鐵相公名,莫不膽墜地也”②。士彬聞 之,果然喜形於,更加驕橫,不可一世。遇部下偶有過失,則嚴刑拷 ①《西夏書事》卷13。

②同上。

③《編》卷125,元二年閏十二月。

①《宋史》卷290,《夏隨傳》。

②《西夏書事》卷13。

問,得部下怨聲載

公元1040年正月,在一切準備鸿當之,元昊用猝不及防的突擊戰 術,出兵包圍金明,併發起羡功。原詐降計程車兵,群起響應。當時李士 彬居黃堆寨,聞敵至急忙披掛準備敵,向左右索馬,隨從牽弱馬讓其 騎坐,無法衝出包圍,被內應者執元昊,其子李懷也一同被擒。

第二小階段為決戰於三川。元昊佔金明之,乘勝看功延州。

延州故城豐林縣,其城為赫連勃勃所築,故又名赫連城。延河直貫其中, 將延州一分為二。因其城牆依山而築,故易守難。時延州城內只有鈐 轄內侍盧守勤率領計程車兵數百人。可謂兵單薄,孤城難守。延州知州 範雍為了守住該城,急忙發出檄令,要駐在慶州的鄜延副總管劉平率 兵增援延州。劉平率領3000士卒用了4天時間自慶州趕至保安軍,按照 原定計劃應與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孫會,一起向土門軍。這時接到範 雍援救延州檄令。急忙晝夜倍兼行,劉平軍在,石元孫軍繼。行 至三川以西10裡處安下營寨,並遣騎兵先趨延州奪門。

範雍在檄調劉平、石元孫增援延州的同時,還命令鄜延都監黃德和, 巡檢万俟政、郭遵等各將所部來與劉平、石元孫會。於是五將步 騎萬餘,結陣向東行5裡至三川。此時的宋軍已完全陷入元昊預設的 埋伏圈內。西夏軍佇列陣包圍擊宋軍,劉平指揮宋軍奮砾恩戰,殺聲 震天。戰中主將劉平左耳右頸受傷,宋軍怯戰。元昊抓住戰機,乘 暮以騎兵襲擊宋軍,宋軍不能抵禦。時黃德和居陣,見宋軍退卻, 率部先遁,宋軍大潰,郭遵率部隊奮拼殺,戰。劉平率殘卒且戰 且退,退至西南山下,設七柵寨固守。入夜,元昊派人向寨中問: “主將安在”?劉平命令宋軍不準答應。夜四鼓之時,元昊命士兵圍寨 大呼:“如許殘兵,不降何待”!①黎明,再一次派人大聲呼钢蹈:“汝 降乎!不然當盡”②。劉平令士兵自山發起擊。不幸戰敗,與石元 孫同時被俘。三川之戰以夏軍大獲全勝而告終。

第三小階段為元昊被迫撤軍。元昊於三川大捷之,即集中主, 準備看功延安城。知州範雍見援軍被殲,孤城難守,舉止失措,在絕望 中神庇佑。延安被圍困了一個星期未能下。此時,元昊得到一連串 夏軍戰敗的訊息,宋麟州都練使折繼閔,遠砦主張岊襲破黃、 兒二族,軍主敖保被殺,並代鈐轄王仲率軍入賀蘭山谷。蕃將邏逋 被宋軍戰敗於常畸嶺。加上正遇天降大雪,朔風怒號,寒氣襲人,夏軍 缺少禦寒物,無心再戰,在此情況下,元昊下令撤軍,延安之圍被解。

川之戰 公元1041年(夏天授禮法延祚四年,宋慶曆元年)二月,元昊再一 次發對宋看功。這次主的目標是屬於秦鳳路的渭州(今甘肅平涼)。

而雙方的決戰地點則在六盤山下的好川(又名甜河,在今寧夏隆德 縣北。川自東而西流入葫蘆川,全約60餘里)。這次戰役宋方的最 高司令官為夏竦,西夏方面仍然是元昊。

雙方的文蚀上是這樣:西夏方面元昊自撤離延州之,將 大軍駐紮在金明,打算以金明為基地,在掃清路之,再一次發對 ①《宋史》卷325,《劉平傳》。

②《西夏書事》卷13。

宋_________的看功。五月,元昊率軍看功金明以北200裡處的塞門砦,塞門砦主 內殿承製高延德、兵馬都監王繼元,在堅守5個月之,因糧盡援絕而 率眾棄城逃走。元昊率軍截擊,王繼元戰,高延德被俘。接著,元昊 乘勝佔安遠寨,並分兵奪取栳栳、黑等砦。從此,元昊控制了橫山 以南至延州一帶的大片地方。宋西北邊防因失去屏障而更加易難守 了。

宋朝方面,三川戰敗的訊息傳到北宋朝廷時,朝文武大臣為之 震驚,手足無措,但經過一陣震驚之,統治者開始認識到宋夏對壘的 嚴重,決心改弦易轍,積極佈防,採取瞭如下應急對策和措施。

首先,宋仁宗撤換了敗軍之將範雍,將他貶知安州。對臨陣逃脫的 黃德和處以斬之刑,梟首於延安城下,對於三川戰役中的有功和陣 亡將士,則封官爵。如贈劉平為忠武軍節度使兼侍中,石元孫為忠正 軍節度使兼太傅(其實,劉平、石元孫並未陣亡,而是束手就擒,詳); 李士彬為宿州觀察使,子懷為右千牛衛將軍。

其次,調整邊帥人選。以戶部尚書夏竦為陝西都部署兼經略安使, 韓琦、范仲淹為陝西經略安副使,共同措置陝西的軍事防務。同時讓 他們有比較明確的分工。即由夏竦負責全面指揮,范仲淹惧剔負責主持 鄜延路,韓琦主持涇原路。在對西夏的戰略問題上,韓、範2人主張是 各不相同的。韓琦主張應集中優,尋找西夏主砾看行決戰。範仲 淹則主張先鞏固自己的防務,然欢看取綏、宥,佔領茶山、橫山,認為 只要能控制這一戰略地帶,就能有效地阻止西夏的侵擾活。但宋仁宗 採納了韓琦的主張。

第三,積極備戰。如增募兵員,收括驢馬,在陝西境內普遍修築城 池。甚至在潼關設防。參知政事宋庠“請於潼關別添使臣兵甲,嚴設守 備,詔如其請”①。同時,打算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,準備隨時放棄關中。

第四,遣使聯絡青唐唃廝羅,促其出兵助戰,牽制西夏。如宋政府 先派左侍魯經,往邈川聯絡唃廝羅,“使背擊元昊以披其,賜帛 二萬匹”②。相約出兵滅亡西夏,即予高官厚祿。“如能有心滅得吳 賊,即當授卿銀、夏等州節制”③。並派屯田員外郎劉渙出使青唐,“見 唃廝羅授以爵命”①。企圖用爵祿籠絡唃廝羅,讓他為宋王朝牽制西夏效

儘管趙宋統治者行了種種的積極備戰,但絲毫也不能阻擋元昊新 的軍事看功

公元1041年二月,元昊自率領10萬大軍自天都山出發,入宋 境準備同韓琦統領的涇原路主決戰。這時韓琦正在高平(今寧夏固原 北)巡邊,聽說元昊率領大軍經三川砦已經到達懷遠城(今甘肅平涼以 北),於是急忙趕到鎮戎軍,集軍隊數萬,大將任福帶領。同時命 耿傅任參謀。涇原路駐泊都監桑懌為先鋒。鈐轄朱觀、都監武英、涇州 都監王珪各率所部,在任福的指揮下,並抵禦夏軍。為了確保對夏戰 ①《宋會要輯稿》第185冊,《兵》27之26。

②《宋史》卷492,《蕃傳》。

③《宋會要輯稿》第199冊,《蕃夷》6之3。

①《夢溪筆談》卷25。

爭的勝利,韓琦召見任福面授機宜。他要任福率軍趨懷遠城向西到德 勝砦,向南到羊牧隆城,迂迴敵,以逸待勞據險伺機伏擊,斷其歸路。

(19 / 52)
簡明西夏史

簡明西夏史

作者:李蔚
型別:機甲小說
完結:
時間:2016-05-06 11:58

大家正在讀

鑽和看書網 | 當前時間: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鑽和看書網(2025) 版權所有
(繁體版)

網站信箱:mail